分享缩略图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 > 工作要闻 > > 正文

李伟勇:翻译是助力高质量数字出版“走出去”的关键要素

2024-05-17

来源:《中国名牌》杂志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日,在浙江德清举办的2024数字出版与文化出海高质量发展论坛期间,围绕中国数字出版“走出去”等话题,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李伟勇接受了《中国名牌》杂志社专访。

2024年5月11日,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李伟勇在2024数字出版与文化出海高质量发展论坛期间接受记者采访

李伟勇在采访中表示,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大背景下,出版“走出去”的规模、数量、品种、质量以及影响力指标等,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他介绍道:“依托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经典中国出版工程、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等国家出版‘走出去’的重大工程项目,数字出版逐步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和展现中国形象的重要载体。”

针对如何进一步做好 “文化出海”工作,实现高质量的数字出版“走出去”,李伟勇分享了两点思考。

首先,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大AI(人工智能)翻译在数字出版中的应用力度。他指出,在当今5G时代,人们阅读和获取信息进入“文图影音一体化”全场景沉浸体验模式,面对海量信息的翻译,采用人工的方式是肯定无法满足需求的,必须要借助于技术平台和技术工具。

其次,要分语种、分领域建设不同层次的高端翻译人才队伍。在李伟勇眼中,AI翻译不会取代人工翻译,但对各类翻译人才的能力要求的确是大大提高了。他表示,在大模型技术的支持下,人工智能翻译有其独特的优势,而且比人工翻译有更好的一致性。但是,仅通过AI翻译肯定是不行的,跨语言文化的处理、为确保国际传播效果反馈到翻译过程的译后编辑以及译前编辑等,都需要以人机协同的方式,通过高水平的人工翻译对AI翻译进行修改、调整和优化。

对于当下翻译行业现状,李伟勇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国翻译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在提升国家翻译能力、推动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促进中外交流互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下最为迫切的问题依然是高层次中译外翻译实践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特别是非通用语种人才更为短缺。

为更好一体化推进国家翻译能力建设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李伟勇表示,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未来将积极推动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发挥行业引领作用,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进一步发挥翻译在推动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扩大行业规模体量,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推动翻译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稳步提升。

二是汇聚全国优势翻译资源,建设国家级高层次翻译人才队伍。加大人才储备,特别是高层次中译外翻译实践人才,建设一支“找得到、用得上、真管用”的高水平多语种翻译队伍;完善工作机制,按照“通用语种建队伍、非通用语种建机制”的原则,推动我国高端翻译人才队伍切实满足国际传播需求和对外交往需求;坚持实践导向,不断优化高层次翻译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与学界、业界的深入合作,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培养国家所需、能担重任的应用型高端翻译人才。

三是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培育翻译行业新质生产力;坚持“翻译人才引领技术赋能,智能技术放大人才价值”的导向,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发展,加强与鹏程实验室、百度、华为、科大讯飞等技术类头部机构合作,扩大与广大翻译实践单位、高校、企业以及行业组织的协同联动,以新技术推动翻译流程再造,为翻译人才提供更大的舞台,为国际传播工作提供更大的助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