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黄玉龙赴上海交通大学调研翻译人才培养情况,并结合对外翻译和国际传播实践为外国语学院2023级翻译硕士专业学生作“一体化推进国家翻译能力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专题授课。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朱颖及翻译研究部、国际传播部相关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黄玉龙授课
黄玉龙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外国专家回信中明确指出,翻译是促进人类文明交流的重要工作。通过准确传神的翻译介绍,让世界更好认识新时代的中国,对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很有意义。黄玉龙强调,翻译与传播相辅相成,传播是翻译的目的和出发点,将国家翻译能力建设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通盘谋划、统筹推进,是时代之需、国家之需,是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之需。
他提出,外语是基础,专业是支撑,文化是关键。做好新时代的翻译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外语水平,更要培养跨文化意识,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让外国人听得懂、听得进,真正用翻译讲好中国故事。要充分认识到译前编辑的重要性,翻译前要反复对原文内容进行打磨,不断斟酌用词的选择,通过对句子或段落的改写、删减、省略甚至增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同时,随着中国与世界交往不断深入,口译,特别是同声传译的作用日益突显,除了语言技能和专业技巧之外,口译员还应该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有深刻的了解,要通过增译、释译等方式及时化解文化鸿沟。
他指出,翻译人才是国家翻译事业的核心资源,翻译专业学生,特别是翻译硕士专业学生,是翻译国家队的重要后备力量,更是国家做好对外翻译及国际传播工作的未来和希望。中国翻译协会和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愿与高校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国家翻译与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国家翻译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打造人才“蓄水池”。
黄玉龙一行与学生课后合影
此次专题授课是继2023年9月黄玉龙作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元济讲坛”第一讲——“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实战”后,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建“翻译研究与实践基地”框架下的新尝试。“行业专家进课堂”是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具体实践,此次授课将行业专家授课纳入上海交通大学专业学分课程体系,使课堂与行业实际紧密结合,对推动专业教学创新改革、培养国家需求的素质高、技能精、实践强的高端翻译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