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翻译技术 > > 正文

2023西丽湖论坛·人工智能与国际传播论坛在深圳圆满举办

2023-11-16

来源:中国外文局翻译院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11月16日,由中国外文局和鹏城实验室主办,中国翻译协会支持,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和外文出版社承办的人工智能与国际传播论坛在广东深圳圆满举办。本次论坛是2023西丽湖论坛的平行论坛,以“数智联结·创新传播”为主题,深入探讨在新时代利用新技术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途径和方法。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来自国际传播、翻译出版、技术研发等领域的百余名专家学者现场参会,超24万人次线上观看论坛直播。

2-231116211A0239.png

论坛现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岸明,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深圳市外国专家局局长黎慧来,鹏城实验室副主任石光明,百川智能创始人兼CEO王小川,鹏城实验室智能计算研究部主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陈文光,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特聘校长助理张民,韶关市政府副秘书长、广东省政务数据管理局副处长夏勇,深圳市南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远辉出席论坛。

image.png

高岸明致辞

高岸明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技术对国际传播的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等产生深远影响,把握新技术新机遇,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事关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他强调,外文局将以对外话语体系构建为牵引,积极探索和推进新技术赋能主题翻译、中华文化对外译介等工作,加强翻译技术标准化建设,提升行业基础设施水平。他期待技术研发与国际传播各方进一步加强跨界合作,不断探索国际传播工作新业态和新方法,共建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对外内容海量生产与精准传播大模型,将中文内容快速转化为贴近海外受众需求及其思维方式的分众化多媒体多语种产品,大幅增加国际信息场产自中国的内容,更好讲述中国故事,努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image.png

石光明致辞

石光明在致辞中表示,鹏城实验室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以“一带一路”“东数西算”等国家战略为牵引,推动建设覆盖算力底座、基座大模型、示范应用等内容的网络智能生态链。他提到,实验室于去年启动“多语言交流平台”国际大科学计划培育项目,旨在构建开源开放的全球性多语言交流平台,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多元化路径和技术手段。同时,实验室正在研制“中国算力网”,推进千行百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他希望技术研发方与国际传播方能携手探索承载国家使命、符合时代要求和自身定位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发展路径,加快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image.png

高峰对话现场

在高峰对话环节,高文、高岸明、王小川、陈文光、张民等嘉宾围绕“AI大模型的开源创新与赋能应用”话题展开讨论。对话嘉宾认为,大模型赛道上的开源和闭源模式各有优劣,值得深入探讨。在大模型技术研发、应用和发展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政产学研用各方应加强协同联动,汇聚算力资源以及高质量国际传播内容和数据,聚焦场景应用,加强传播和技术领域间的互动交流和合作共建,共同推动技术赋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对外话语体系构建。

 image.png

“鹏城-百川·脑海33B”发布现场

论坛上,鹏城实验室与百川智能宣布合作研发“鹏城-百川·脑海33B”长窗口大模型,双方将携手探索大模型训练和应用新模式。

 image.png

启动仪式现场

论坛还举办了鹏城实验室·中国外文局人工智能翻译出版平台研究计划启动仪式。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深圳市外国专家局局长黎慧来,鹏城实验室科研部常务副部长王孝国,外文出版社总编辑许荣,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黄玉龙,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特聘校长助理张民,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尹曦共同启动研究计划。该研究计划旨在探索人工智能与国际传播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以新技术、新业态助力对外翻译出版流程再造,利用科技进步成果提升对外翻译出版工作效能。

image.png

相洋主持

外文出版社总编辑许荣,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黄玉龙,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特聘校长助理张民,新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杨文忠,澳门大学自然语言处理与中葡机器翻译实验室主任黄辉,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陈科海,科大讯飞机器翻译算法负责人张为泰,腾讯AI Lab翻译技术负责人黄国平等作主题演讲。本环节由鹏城实验室网络智能研究部云计算所副所长相洋主持。

 image.png

许荣作题为《数智创新驱动对外翻译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演讲

许荣认为,国际传播界应加强对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探索,利用新技术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方式,促进融合发展创新和产品服务升级,推动中华文明传播朝着更加智能、精准、多元的方向发展。她指出,作为国家翻译能力建设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外文出版社愿与各界携手合作,系统整合70多年来在中国思想文化对外翻译实践领域积累的丰富资源,推动前沿技术在对外翻译出版传播全流程的实践应用,对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增强对外话语影响力,帮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image.png

黄玉龙作题为《加速推进人工智能融合应用 助力国家翻译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一体化发展》的演讲

黄玉龙认为,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技术快速发展,其广阔应用场景亟待探索与开发,基于大模型底座开拓翻译与国际传播事业新应用是时代之需。他指出,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智能翻译实验室积极开展行业调研、推动务实合作、举办推广活动,在技术赋能对外翻译与国际传播事业发展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未来,翻译院将继续深化翻译、传播与技术融合发展的探索和实践,健全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加快翻译技术标准化建设,建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队伍,推动技术应用落地见效,开拓翻译与国际传播新范式,助力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image.png

张民作题为《大模型与机器翻译技术》的演讲

张民指出,预训练大模型技术使人类社会真正从信息社会进入了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即将为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变革。他梳理了预训练大模型技术和机器翻译的研究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并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自研的大模型平台——文本大模型“立知”和多模态大模型“九天”的相关情况。

 image.png

杨文忠作题为《丝路多语言多模态互译平台建设》的演讲

杨文忠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逐渐成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亟需多语种互译平台为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提供支持。他介绍了多语言多模态交流平台的建设方向、建设内容与面临的挑战,阐述了在线多语种翻译系统的研发进展和成效,展望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多语种互译平台研发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image.png

黄辉作题为《基于大语言模型人在闭环(Human-in-the-Loop)的机器翻译》的演讲

黄辉认为,随着通用人工智能能力的显著增强,大语言模型作为其核心,凭借语言理解、知识推理和文本生成能力,显著提升了用户的人机交互体验。其中,“人在闭环”(Human-in-the-loop)技术作为一种融合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新型工作模式,让人类介入模型决策过程,可以帮助人工智能纠正错误并更好适应人类的决策偏好。他介绍了“人在闭环”技术的核心概念原理以及如何使用“人在闭环”方法指导大语言模型根据人类反馈修改并生成定制化翻译输出,并展望了“人在闭环”工作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image.png

陈科海作题为《多模态翻译大模型的机遇与挑战》的演讲

陈科海介绍了语音翻译、手语翻译和图文翻译等典型多模态机器翻译场景应用的研发进展,阐述了多模态机器翻译与大模型的结合方式。他认为,多模态翻译在辅助跨文化沟通、推动技术融合、促进服务提质增效等方面大有可为,但在技术准确性、处理复杂交互、语境理解能力等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

 image.png

张为泰作题为《科大讯飞机器翻译最新进展及应用》的演讲

张为泰主要介绍了科大讯飞在语音翻译技术上的工作,展示了讯飞在级联语音翻译、端到端语音翻译上的进展,阐明了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端到端语音翻译已能够超过级联语音翻译效果,同时还介绍了讯飞今年以来在大模型语音翻译上的跟进和自研情况。他认为,大模型语音翻译将在未来进一步提升在多语种、复杂场景下的语音翻译效果。

 image.png

黄国平作题为《翻译大模型的技术进展和未来趋势》的演讲

黄国平指出,随着大模型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快速应用,翻译大模型应运而生。但是,翻译大模型并不是通用大模型的简单微调,而是要面临更多具体且艰难的细节问题,行业相关方需要认真思考以大模型为基础的翻译产品形态以及适配问题。他结合腾讯翻译的技术发展和商业落地,分析了翻译大模型的发展趋势,为大模型应用提供了技术和市场视角的参考。

 image.png

圆桌论坛现场

在圆桌论坛环节,黄国平、张为泰、黄辉、陈科海、四川语言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AI事业部总监李晶、甲骨易数据服务事业部总监王敏、深圳云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丽围绕人工智能时代国际传播和对外翻译工作的前沿、变革、联结进行交流。

本次论坛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加快科技强国建设和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任务要求的重要举措,论坛广泛集结了跨领域资源力量,为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协同共进模式、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