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至8日,由教育部、中国外文局指导,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关键语种预备人才合作培养试点项目启动仪式暨专家研讨会在重庆市江北区举行。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理事会会长、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领导小组组长刘大为,重庆市政协副主席王新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二级巡视员、人文社科教育处处长张庆国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来自教育部、中国外文局、重庆市相关职能部门、项目试点院校、四川外国语大学的领导以及翻译和教育领域专家等共5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
▲与会领导和专家。
▲刘大为讲话。
刘大为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加强关键语种预备人才培养是落实中央三部委关于全国翻译人才队伍建设有关规划的具体措施,是助力提升国家翻译能力、解决非通用语种人才短缺问题的有益探索,关键语种预备人才合作培养试点项目前期调研扎实、准备充分,此刻启动正当其时。他要求,关键语种预备人才合作培养工作要以有效服务国家大局为发展方向,紧密结合重庆市突出优势和特色,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举措,汇聚多方优势资源,形成推动关键语种预备人才培养的整体合力,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张庆国讲话。
张庆国指出,关键语种预备人才合作培养试点是教育界和实务界协同育人、提高外语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有益探索,是造就未来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外语人才队伍的“先手棋”。要创新模式路径,结合不同学段、不同学校情况,创新协同模式、拓展合作路径,形成有部署、有落实、有推动、有成效的工作闭环。要提升师生能力,结合不同学段师生特点,搭建师生参与一线实务工作的平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实践能力。要加强资源共用共享,将实务部门资源优势转化为学校教育教学优势,探索构建中国外语教育自主知识体系。
▲王新强讲话。
王新强指出,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基础,随着中国逐渐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变得尤为迫切。关键语种预备人才合作培养试点项目的启动,不仅能够助力国家继续深化对外交往,也将为重庆市加快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他强调,重庆将积极探索关键语种预备人才全链条培养新模式,努力推动形成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的合作培养机制,发挥重庆市的资源特色和区位优势,形成可复制和推广的经验做法,为我国翻译人才队伍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分别与重庆市江北区、江津区、九龙坡区,四川外国语大学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关键语种预备人才合作培养试点项目正式启动。
活动期间,与会人员观摩了鲁能巴蜀中学、字水中学、川外附中、女子职业教育中学、江津中学等项目试点学校的语言课堂和文化交流活动展示。来自全国多地的翻译和教育领域专家围绕“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有效衔接,协同培养关键语种预备人才”“高水平翻译人才、东盟语种预备人才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实践和未来方向”“职业教育‘关键语种+技能’产教融合订单式培养”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为推动关键语种预备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翻译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献计献策。